关键词 慢性肝病 肝病治疗仪 氧饱和度 肝脏微循环
我们采用DSG-I型肝病治疗仪辅助治疗慢性乙型肝炎、肝硬化65例,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2004年9月~2005年7月,我院收治慢性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135例。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65例,男55例,女10例,平均年龄42.6岁,平均病程17年。乙型病毒性性肝炎中度29例,重度6例,肝硬化30例。对照组70例,男53例,女17例,平均年龄44.7岁,平均病程15年。乙型病毒性肝炎中度32例,重度7例,肝硬化31例。
2 治疗方法
对照组常规护肝治疗,予肝力新注射液、门冬氨酸钾镁注射液、达维欣注射液静脉滴注,适当选用活血化瘀药丹参注射液滴注,30天为1个疗程。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采用DSG-I肝病治疗仪照射肝区治疗,1天2次,每次30min,30天为1个疗程。观察治疗前、治疗10、20、30天的经皮SpO2变化,测定治疗前、治疗30天的TBil、ALT、AST值。
3 治疗结果
治疗前两组SpO2均<90%,治疗后治疗组SpO2上升较对照组明显,于治疗10、20、30天时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SpO2检测值比较 %
                     %
| 组 别 | n/例 | 治疗前 | 治疗10天 | 治疗20天 | 治疗30天 | 
| 治疗组 | 65 | 88.97±4.13 | 94.53±1.16∆ | 97.23±1.59∆ | 98.53±0.82∆ | 
| 对照组 | 70 | 89.01±4.63 | 91.97±3.88 | 94.89±2.37 | 97.53±1.12 | 
与对照组比较, ∆ P<0.05
两组治疗前后肝功能变化,见表2
                     表2  两组肝功能值测定比较 U/L
                  U/L
| 组别 | n/例 | 
 | TBil/(µmol/L) | ALT | AST | 
| 治疗组 | 65 | 治疗前 | 82.36±70.81 | 328.07±259.28 | 296.27±143.10 | 
| 
 | 
 | 治疗后 | 39.35±27.80*∆ | 157.00±45.87*∆ | 153.47±38.93*∆ | 
| 对照组 | 70 | 治疗前 | 78.60±66.46 | 400.04±189.74 | 273.55±157.63 | 
| 
 | 
 | 治疗后 | 49.99±20.79* | 198.39±38.98* | 236.56±96.61 | 
与治疗前比较,* 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P<0.05
4 讨论
肝病治疗仪通过仪器发出两种电场,使肝动脉、肝静脉、门静脉、肝血窦括约肌功能增强,肝血流量增加,提高血SpO2,肝微循环改善,细胞活动增强,免疫功能调整,启动肝细胞膜的离子通道,促进电解质平衡恢复,改变病毒生存、复制的电环境[1]。DSG-I电脑生物信息肝病治疗仪的治疗机制是根据生物学能量节律共振原理,采用微电脑采集生物信息,根据不同信息自动提取接受治疗者的心律信号,发出与患者心律同步的近红外脉冲信号,提高人体对光和波的透过率,增加能量的吸收率,使肝脏部位获得的近红外波能量明显增加,从而改善低氧血症。光能通过ATP转化为化学能,激活病变组织进行修复、再生,从而调动人体免疫功能和再生修复功能[2]。DSG-I型肝病治疗仪配合药物治疗慢性乙型肝炎对改善临床症状、提高血氧含量、恢复肝功能有一定的作用。
参考文献
1 张新义,张竞臻,韩中印.肝病治疗仪甘利欣注射液各药联合治疗慢性乙型肝炎84例.中国中西医结合急救杂志,2000,7(5):227.
2 赵裕铃.红外光疗法及临床应用.中国医疗器械杂志,2001,7(2):41-43.
收稿日期:2005-09-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