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肝胆科  赵强 邵凤珍
 
摘要:目的:观察杭州大力神医疗器械有限公司DSG-Ⅰ型(生物信息)电脑肝病治疗仪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疗效。方法:选择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120例,分别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以西药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DSG-Ⅰ型(生物信息)电脑肝病治疗仪照射肝区,观察治疗后的临床症状、体征、肝功能、总有效率变化。结果:经治后治疗组患者临床症状及体征改善更显著;治疗组肝功能复常明显快于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且治疗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结论:DSG-Ⅰ型(生物信息)电脑肝病治疗仪治疗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疗效明显,能改善临床症状,恢复肝功能,提高临床疗效,促进肝病康复。
关键词    慢性乙型肝炎    肝病治疗仪  
 
2006年3月至2007年3月我们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DSG-Ⅰ型(生物信息)电脑肝病治疗仪治疗慢性乙型肝炎120例,临床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病例选择 
选择2006年3月至2007年3月间住院患者共120例,男74人,女46人,年龄20~62岁,所有病例诊断标准参照2000年9月 西安第十次全国病毒性肝炎及肝病学术会议讨论修订《病毒性肝炎防治方案》 [1]。随机各分为二组,治疗组65例,男35例,女30例,年龄20~62岁;病程2~5年;对照组55例,男39例,女16例,年龄21~60岁;病程1~4.5年。治疗前两组间患者在性别、年龄、病程、病情等方面对比,经统计学处理无显著性差异(P>0.05)。
1.2 治疗方法  
    对照组予西药(阿拓莫兰1.2g)常规保肝治疗,治疗组在常规保肝治疗基础上加用DSGⅠ型(生物信息)电脑肝病治疗仪(由浙江省杭州大力神医疗器械有限公司生产)。每天治疗1次,每次30分,照射肝区局部,距离为20cm,以患者感觉局部发热为度,1个月为1个疗程。
1.3 观察指标及检测方法  
1.3.1 临床症状和体征:观察患者疲劳、胁痛、腹胀纳差等,体征肝脾肿大、肝区叩击痛等变化。
1.3.2   肝功能:治疗前、治疗二周及治疗后各测一次,包括血清丙氨酸转氨酶(ALT)、血清胆红素(TBil),采用美国XT-1000型自动生化分析仪进行检测。
1.4  统计学方法:应用SPSS统计软件,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c2检验。
2  结果
2.1  症状及体征变化
90%的病人诉照射局部有发热感,约半小时后消失,未发现皮肤有溃烂等副作用。治疗组患者疗程结束后症状及体征明显改善。
表1  二组间在临床症状及体征改善情况对比
| 组  别 | 治疗组 | 对照组 | P | 
| n | 有效 | 无效 | 有效率 | n | 有效 | 无效 | 有效率 | 
| 症状 | 疲劳 | 59 | 54 | 5 | 91.53 | 50 | 40 | 10 | 80.00 | <0.05 | 
| 胁痛 | 62 | 59 | 3 | 95.16 | 53 | 35 | 12 | 74.47 | <0.05 | 
| 腹胀纳差 | 65 | 58 | 7 | 89.23 | 49 | 36 | 13 | 73.47 | <0.05 | 
| 体征 | 肝脾肿大 | 50 | 42 | 8 | 84 | 42 | 35 | 7 | 83.33 | >0.05 | 
| 肝区叩击痛 | 49 | 33 | 16 | 67.34 | 39 | 20 | 19 | 51.28 | <0.05 | 
由表1可见治疗组在症状及体征的改善方面明显好于对照组(P<0.05),仅肝脾肿大与对照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
2.2  肝功能改善情况
为观察治疗组的临床疗效,对实施近红外信息辐照技术治疗的65人与对照组55人进行肝功能改善情况比较,结果表明两组患者肝功能改善情况有明显差异,P<0.05,结果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肝功能改善情况比较
| 组别 | 例数 |   | ALT(U/L) | TBil(mmol/L) | 
| 治疗组 | 65 | 治疗前 | 235.53±38.63 | 48.45±20.18 | 
| 治疗后 | 48.72±22.58 | 19.35±8.70 | 
| 对照组 | 55 | 治疗前 | 189.32±63.05 | 50.35±24.80 | 
| 治疗后 | 95.56±38.27 | 35.23±13.15 | 
 
   由表2可见治疗组和对照组在治疗前肝功能无显著性差异,治疗后有显著性差异,P<0.05
2.3 总有效率比较
为观察治疗组的临床疗效,对实施近红外信息辐照技术治疗的65人与对照组55人进行实际住院天数比较,结果表明两组患者住院天数有明显差异,P<0.05,结果见表3。
表3   治疗组与对照组住院天数的比较
| 组别 | n | 住院天数 | t值 | P值 | 
|  治疗组 | 65 | 20.18±12.47 | 2.37 | <0.05 | 
|  对照组 | 55 | 30.02±15.36 | 
 
3 讨 论
   DSG-Ⅰ型生物信息电脑肝病治疗仪是根据生物物理学能量节律共振原理,利用微电脑采集生物信息,根据不同信息的状态控制照射波的频率、功率强度和能量计时的新一代肝病治疗设备,是一种新型的非药物治疗肝病的设备。生物信息电脑肝病治疗仪能自动提取被治疗者的生物节律——心律信号,发出与被治疗者心律同步的近红外脉冲信号,与人体的生物节律——微循环节律产生能量共振,极大提高了人体皮肤对光波的透过率,增加了能量的吸收率,使得在肝脏部位获得的近红外波能量明显增加,从而使近红外波治疗肝病成为现实。有文献报告,DSG-I型(生物信息)电脑肝病治疗仪能自动提取接受治疗者的心率信号,发出与患者心律同步的生物信息电磁能,增加组织对能量渗透吸收率,并与人体的肝细胞生物波产生能量共振,它能使肝脏的血流加快,显著增加正常肝脏门静脉的血流量,起到了活血的作用,使肝脏的氧和营养物质的供给得到改善,从而能修复受损的肝细胞,恢复肝功能[2、3]。而且分子振动过程中产生的光热效应,可以使组织温度升高,局部新陈代谢加速,微循环改善,血液中的免疫成份如吞噬细胞、淋巴细胞、免疫球蛋白等增加,最终起到排除渗出物、消肿、镇痛、消炎及改善局部营养的作用。此外,通过大分子共振吸收效应,将光能转化为化学能,提供ADP和磷酸合成ATP时所需要的能量,为细胞提供了活化能。光能通过ATP转化为化学能,激活病态组织进行修复、再生,从而调动了人体自身免疫功能和再生修复功能[3]。
    我们的研究亦显示,DSG-I型(生物信息)电脑肝病治疗仪对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症状体征改善比较明显,多数患者经治疗后症状明显好转,体征减轻,如肝区疼痛、腹胀减轻,食欲、体力增加等[4]。
    DSG-I型(生物信息)电脑肝病治疗仪治疗组在改善肝功能方面亦优于对照组,尤其在降低ALT、TBil方面与对照组比较,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5),且观察结果表明,治疗组与对照组患者住院天数有明显差异(P<0.05)。
    因此,我们认为在慢性乙型肝炎和肝炎肝硬化的治疗中,在药物治疗的基础上使用DSG-I型(生物信息)电脑肝病治疗仪不失为一种行之有效的辅助治疗手段,它操作简单,对改善临床症状、恢复肝功能有一定的作用。能缩短患者的住院时间,减轻患者的病痛,提高生活质量。属无痛无创治疗,受治者依从性强,值得进一步在临床上扩大研究。
参考文献:
1. 中华医学会肝病学分会、传染病与寄生虫病学分会[S].病毒性肝炎防治方案.中华肝脏病杂志,2000,8(6):324-329.
2. 刘林林,张伟,等.脉冲多普勒检测门脉血流动力学的临床价值,交通医学.1996,10(2):18.
3. 赵长青,薛惠明,顾宏图,等.电脑生物信息肝病治疗仪对正常人肝血流的影响.中西医结合肝病杂志,2004,14(5):290-191.
4. 贺劲松,周大桥,等.DSG-Ⅰ生物信息肝病治疗仪对肝炎肝硬化的影响,中西医结合肝病杂志.2005,15(4):234-2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