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应用 ZZ 型肛肠治疗仪配合中西医治疗 378 例混合痔、 14 例肛裂、 132 例肛瘘。结果一次性治愈 822 例 (99.76%) ,且未发展严重并发症和后遗症。表明运用该方法治疗肛门病疗效高,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关键词】 肛门疾病;西医结合疗法; ZZ 型肛肠治疗仪
【中图分类号】 R574.8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1334 ( 2007 ) SL-0264-02
笔者自 2002 年 10 月起选用 ZZ 型肛肠综合治疗仪(杭州大力神公司生产),配合中西医药综合疗法治疗肛门病 824 例,取得了满意的临床疗效,现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表 1 )
1.2 治疗方法
表 1 本组临床资料( n )
| 病种 | n | 性别 | 年龄(岁) | 麻醉 | 长效止痛剂应用 | 治疗结果 | 治疗时间 | |||||||
| 男 | 女 | 最大 | 最小 | 平均 | 局 麻 | 硬麻 | 痊愈 | 未愈 | 最短 | 最长 | 平均 | |||
| 混合痔 | 378 | 201 | 127 | 82 | 14 | 44.5 | 377 | 1 | 282 | 378 | 0 | 12 | 40 | 16.5 | 
| 肛裂 | 314 | 138 | 176 | 78 | 16 | 37.8 | 311 | 3 | 279 | 314 | 0 | 13 | 26 | 18.6 | 
| 肛瘘 | 132 | 101 | 31 | 72 | 17 | 37.9 | 37.9 | 20 | 126 | 130 | 2 | 15 | 42 | 21.8 | 
1.2.1 术前准备 术前先询问病史,做好常规检查,写好门诊病例;对符合治疗条件的患者开展应知宣教,以消除其顾虑,配合治疗;医患双方签字认可。对合并感染者术前及时使用抗生素,精神紧张者使用镇静剂,便秘者术前清洁灌肠排空大便,需特殊麻醉者术前嘱禁食等。
1.2.2 麻醉 选用 0.5% 布比卡因 5ml , 2% 利多卡因 10~15ml , 0.9% 氯化钠 20~30ml ,肾上腺素 1~2 滴混合备用。一般选择肛门左、右和后侧 3 处局麻,特殊病例选择低位硬脊膜外麻醉( L4 、 L5~S1 )。
1.2.3 术式选择 (表 2 、表 3 、表 4 )
表 2 混合痔术式临床资料( n )
| 方法 | N | I 期 | II 期 | III 期 | 
| 单纯电容钳电凝 | 102 | 62 | 27 | 13 | 
| 外切剥内电凝 | 267 | 19 | 188 | 60 | 
| 外切内膜加缝扎 | 9 | 
 | 
 | 9 | 
表 3 肛裂术式临床资料( n )
| 方法 | N | I 期 | II 期 | III 期 | 
| 电刀加指扩 | 76 | 56 | 17 | 3 | 
| 电刀加内括约肌部分切断 | 238 | 10 | 180 | 48 | 
表 4 肛瘘术式临床资料( n )
| 方法 | N | I 期 | II 期 | III 期 | 
| 切开清创术 | 45 | 45 | 
 | 
 | 
| 肛内切开清创肛外开窗抽管 | 44 | 33 | 11 | 
 | 
| 肛内挂线肛外开窗清创引流 | 43 | 14 | 21 | 8 | 
1.2.4 操作要点 ①笔者习惯患者左侧卧位,肛内外碘伏消毒,由术者和助手二人操作,在麻醉下首先用手指扩肛暴露视野,所有患者均用肛肠治疗仪协助操作。②混合痔:内痔部分均用电容钳钳夹治疗,较大痔核可在不同部位多次钳夹。对多个痔核同时治疗时要注意多留皮桥,对特大痔核治疗后,在内痔核上方 1.5cm 左右痔血管区用可吸收线缝扎 1 ~2 针。对高龄体弱环状痔患者可分两次治疗或只做内痔电凝治疗。术中发现肛管不能通过 2 指的加内括约肌部分切断扩肛术。③肛裂:对大部分 I 期,小部分高龄体弱的 II 、 III 期患者,只选用手指扩肛和注射长效封闭止痛剂。用电刀治疗裂创疤痕和周围明显病变组织,使创口新鲜、平整。其余患者增加内括约肌切断术。一般选择原创口边缘外侧入口用弯纹钳潜行进入,在左手指肛内指引下于齿状线附近挑出内括约肌 1cm 左右,用电镊止血后切断,扩肛至可通过 3~4 指。④肛瘘:关键是找准内口并处理好内口,一般在探针引导下全层切开,彻底清创和引流。用橡皮筋挂线时可先切开局部皮肤及外括约肌浅部,在结扎收紧橡皮筋。如同时有几根挂线,可分次紧线,以防止肛门变形和失禁。肛外开窗法主要是使弯瘘变直瘘,复杂瘘变成简单瘘,方法是在肛门缘外 1~ 2cm 处沿瘘管走向切开皮肤及皮下组织,在由探针从外口进入至开窗处引出,用血管钳撑大。抽管法一般适用于单管瘘,即用电刀将外口及周围疤痕切除,并沿管壁外向开窗处剥离,在用长弯血管钳从开窗处将外口部瘘管拖出切除。单纯清创要彻底,不遗留死腔,有分叉管道各引流要通畅。⑤本组 824 例患者,手术结束时创口均使用中药止血散裹在消炎膏小纱布外填塞。其中有 687 例( 83.37% )在创口基底部和肛周使用含亚甲蓝及布比卡因等长效止痛剂。
1.2.5 术后处理 所有患者必须留观 1~2h ,低位硬脊膜外麻醉者须留观 4~6h ;术后均及时选用中西药物抗炎、止血、止痛;患者经复查后发放随访卡及宣传册,交代注意事项后方可离院。患者术后第 1 次排便后或最迟第 3d 要到门诊复查换药,并交代自用中药薰洗坐浴和外用痔裂膏、栓等注意事项。如创口渗血、水肿、渗水多,均及时更换薰洗药物及外用中药;如肉芽过度增生,用高渗盐水湿敷或搔刮处理;对慢性难愈合创口加用远红外线照射治疗。本组早期有 2 例肛裂患者内括约肌切除处术后 1~2h 发现出血,立即复查,用电镊止血。为吸取教训,此后凡做内括约肌切断前,均先用电镊电凝止血后再切断。本组混合痔外切内凝治疗的有 2 例分别在第 6 、 11d 大便时大出血,均为 60 岁以上高龄 III 期患者,及时来院就诊,于局麻下检查发现均是内痔疤痕脱落处出血,先用电镊止血,再在出血上方 1~ 2cm 痔血管区用可吸收线缝扎 2 针,外用明胶海绵及止血散,全身加强抗炎、补液等支持疗法。
2 结果
本组 824 例患者中一次性治愈 822 例( 99.76% ),未发现严重并发症和后遗症。 2 例未愈病例为肛瘘,其中 1 例为高位单纯瘘,有于局麻效果差,且该患者年轻不合作,内口处理欠妥, 2 个月后创口仍未愈;另 1 例高位复杂瘘是结合性多管瘘,术后患者未能坚持复诊换药,半年后复查有 1 个瘘管外口未愈。
3 讨论
本组患者选用现代高科技 ZZ 型肛肠综合治疗仪配合中西医结合疗法,效果显著,其关键是抓住了术前、术中、术后三关。术前对每一患者详细了解病史和心理需求,认真检查,对符合接受治疗的患者做好医患知情沟通,消除其顾虑,使患者能够愉快接受治疗。在麻醉方面,有 800 例采用布比卡因、利多卡因复合局部麻醉,其余选择低位硬脊膜外麻醉,均取得良好效果。术中做手指扩肛,掌握肛管松紧度,并便于操作。痔疮治疗采用高频电容场产热原理,当带电离子耗竭至组织间液干枯时仪器自动报警,不损伤邻近组织,治疗每枚痔核只需 3~5s 即可,可使组织干枯而不炭化,术后无明显水肿。在使用治疗仪时,做到使用电刀切割清创操作轻巧,电容钳钳夹内痔核基底部要确当,严格按自动控制系统操作。无论混合痔 、肛裂,均在作括约肌切断前做到预防性止血后再切断。为确保安全,对 102 例年高体弱混合痔患者只做单纯电容钳内痔钳夹治疗,再配合其他中西药物。对 9 例巨大混合痔在做外切剥内电凝的基础上,再在内痔核上 1~2cm 血管内缝扎 1~2 针以预防术后出血。对 43 例复杂瘘(其中部分单瘘),选用传统的橡皮筋挂线,结合在肛门外开窗清创、肛外开窗抽管术,既有效处理了内口,又减少了肛外皮肤的缺损,从而加速了创口愈合。
本组全部手术创口均用自制中药止血散填塞,效果可靠,有 687 例(占 83.37% )患者在手术创口基底部和肛周注射含亚甲蓝的长效止痛剂,有效防止了患者术后创口疼痛和排便困难,同时又方便了患者门诊复查、换药,更节省了住院费用。根据外洗中药通过熏蒸和坐浴洗涤,借药力和热力直接作用于伤口,起到消肿、清热燥湿、通络止痛、促进创面愈合的原理,本组对手术创口的处理,突出用中药薰洗、坐浴和中药换药,一般 7~10d 为一个疗程。薰洗药可由患者带会,便后或早晚自用;术后换药一般到门诊,有主治医师根据创口情况选用合适的中药换药;对慢性创口本组均加用远红外线照射。